一、 基本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确定了我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应具备如下能力:
从事运动的能力——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体能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经验,具有学习和从事适宜运动的能力;
体育锻炼能力——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的需要,能有为自己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安全地从事锻炼的能力;
体育娱乐能力——能在各种场合和条件下运用多种身体练习手段和体育运动项目,与同伴进行愉快的体育娱乐的能力;
体育观赏能力——能理性地和愉快地对体育竞赛和表演进行观赏,能对有关体育的社会问题进行洞察和分析。
我们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并考虑到大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设置了三个水平目标。真正使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方案
根据纲要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实行“开放式教学”。
1.学生在校期间限定必修一学年的体育课程,由学生在第一学年中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形式完成。这样既克服了场地、设施的不足,使得学生兴趣选项得到充分满足,个性充分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同学在一起进行学习,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
新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必选项目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学习任务, 获得“合格”后,可在以后的学期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各种类型的体育课进行学习。
2.实施“部分课程集中授课制”
《大学体育》理论课安排在每学期集中三周室内讲授,实行主讲教师制。室内理论课重点讲授:体能评价与运动处方制定、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营养与健康、体育锻炼中的安全与急救等四章;体育锻炼与健康、基本运动能力等章节以知识窗的形式在每学期各项目技术课教学中由教师自己穿插讲授。
3.开设野外活动课
自然资源是“最廉价”的资源,也是最富有的资源。我区有极为广大的地域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野外活动,如:野外郊游、远足、旅游登山、夏令营等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能,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以及对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野外体育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4.实施“课外锻炼课”
要求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每周应不少于二次(每次一小时)课外锻炼的时间,每学期不少于28学时。这将有助于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
5.教师挂牌授课
挂牌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内容之一,它能督促教学相长,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责任心。
三、课程设置与分类
1.必选课
(1)健康体适能课—每届新生必须在第一学期完成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学习任务,获得“合格”后才可进入“兴趣选项”的学习。
(2)《大学体育》理论课—共16学时为必修内容,安排在每学期集中讲授(重点讲授四章);其它章节在各学期各项目技术课教学中由教师自己根据情况以知识窗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
2. 选项课
(1)兴趣选项课
a .暂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长拳、太极拳、健美、健美操、形体课、体育舞蹈、游泳、定向运动、毽球、艺术体操、拳击与散打、轮滑、街舞、跆搏健身操、保健课等项目。
b. 各项目均可根据学生水平开设普通班、提高班。
(2)野外活动课:
每学期均开设。是以《野外活动俱乐部》的形式,由教师具体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以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体系。(此课必须严格按照野外活动课教学计划和要求进行)
(3)体育保健课
针对部分身体异:筒、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选此课者必须有医院证明)
(4)课外体育锻炼课
开设《大学体育》课外锻炼课,内容同(1),层次同(2),由体育教师组织辅导。
3. 任意选修课
分为理论课与身体活动课(即实践课,具体内容同“兴趣选项课”)。此课面向全校大一以上年级学生。
4. 运动训练课
专为体育特长生和校代表队开设的训练课。
四、实施要求
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以亚搏全站手机客户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标准作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
。ㄒ唬┱啡鲜队氚盐沾笱逵纬棠勘晏逑
《标准》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纲要》提出的课程领域目标,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大学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ǘ)改变教师作为大纲的被动执行者和已有知识传递者的传统角色
《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并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只是在努力实现把创造还给教师,使大学体育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最充分的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以人为本。为教师创造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脱氖导,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惟有如此,才能全面地贯彻《纲要》和《标准》的精神,学生在学校才能获得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使我校的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充满勃勃生机。